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思想引领 正文

扎根徽州大地,践行行知精神——矿业学院赴安徽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4-07-19 来源:矿业工程学院 作者: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首古老悠扬的徽州童谣曾经是古徽州人生存境遇的真实写照。如今,徽州地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探寻徽州非遗技艺发展,7月14日—18日,矿业学院“揽徽遗芳华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黄山市歙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体验徽墨文化 弘扬徽匠精神

   歙县是徽墨的重要发源地,为了探寻徽墨制作技艺,实践团队来到“胡开文”墨厂,探寻文房四宝之一的“墨”的发展历程、品类及特点,了解徽墨的生产工艺与流程、体验徽墨描金工艺。伴随讲解员的指引,队员们逐一参观各工作间。进入雕刻车间,一股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一块块黑色的浓墨被放置在模具里。同学们安静地听着讲解,细细品味着墨香里的秘密,不禁心生敬佩: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还有这样一群人,在简陋的工厂里,生动诠释着工匠精神,传承着古老的徽文化,守护这份珍贵的国家文化遗产。

   探一方砚台 绘墨香人生

   实践团队探访了歙砚制作技艺,观看了制作歙砚的部分过程并与传承人方荣老师进行对话。方荣老师说:“歙砚的创新发展,需要结合徽州传统文化,需要大力培养后备人才资源、人才队伍,加强校企合作,让更多的非遗传承人走入校园,向学生传授歙砚的知识、歙砚的技艺,培养他们对歙砚文化的兴趣,继而也充实到我们传承的队伍中来。”团队成员从对话中了解歙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更从话语间明确青年一代对非遗传承的重要责任。

体验歙砚制作

   方寸之间显传承 五指翻飞现精彩

   徽州剪纸是徽州传统民间艺术中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分支,它与徽文化的形成以及徽州手工技艺的发展有着一脉相承之处,在徽州民间俗称为“铰花铲图”、“剪嫚嫚纸”。实践队员有幸对话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吴笑梅老师,共同感受“刀光剪影”里“指尖艺术”的魅力。在吴笑梅老师的指导下,成员们纷纷参与剪纸,亲身体验起剪纸艺术的魅力,在亲力亲为中感受踏踏实实的“工匠精神”。

体验徽州剪纸

   千年古村嬉鱼灯 民俗传承八百年

   团队到达歙县汪满田村后,在村长的带领下前往了鱼灯作坊,村长为团队讲解了鱼灯的来历和承载的文化意义:从鱼灯最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最朴素的愿望,到如今更多的承载着每个村中人对家乡的怀念。另外,村长也为团队成员讲述了汪氏家族数百年传承鱼灯的历史与鱼灯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且保存完好的原因:鱼灯制作较为简单,村中孩子都可以制作出一个简易的鱼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元宵的鱼灯会,或是参与游灯,或是参与制作。

团队合影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学习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用脚步丈量徽州大地,用实践传承徽州文化。这既是一次实践活动,也是一次文化之旅。在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中,每一个人都在实践中走入徽州、发现徽州。

(撰稿、核稿:矿业工程学院 汪文静、李翀,田秋实)

下一条:矿业工程学院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