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科
杨 科-1979.08出生,四川叙永人,2001年毕业于淮南工业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安徽省高峰学科矿业工程学科带头人。 职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办公电话:0554-6607721 电子邮件:keyang@aust.edu.cn 办公地址: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A319室 |
主要研究方向:
深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深地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教学工作:
负责矿业工程学院智能采矿工程与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工作,主持或参加教学研究项目10项,获中国煤炭教育协会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科研工作:
主持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以及与企业合作科研项目3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7项,出版(参编)教材8部、专(合)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EI检索11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主要科研项目:
1.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深部特殊空间探测与利用关键技术及示范,2024.11-2028.10,负责;
2.国家自然科学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深部高瓦斯松软煤层群煤岩动力灾害风险判识与精准防控,2022.01-2025.12,负责;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煤矸石基功能材料井下利用的基础研究,2022.01-2026.12,负责;
4.合肥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项目,废弃矿井能源资源精准开发与清洁利用基础研究,2021.07-2023.06,骨干;
5.合肥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项目,煤基固废无害化利用与绿色开采基础研究,2021.07-2023.06,负责;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多源煤基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充填关键技术,2020.01-2023.12,负责;
7.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深部煤炭绿色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2019.11-2022.10,负责;
8.安徽省“115”创新团队项目,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多场耦合致灾机理与监控预警,2018.12-2021.12,负责;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大倾角煤层长壁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基础研究,2017.01-2021.12,负责;
10.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深部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01-2018.12,负责。
代表性论文论著:
[1]杨科, 赵新元, 何祥, 等. 多源煤基固废绿色充填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J].煤炭学报, 2022, 47(12): 4201-4216.
[2]杨科, 魏祯, 何祥, 等. 矸石集料承载力学特性模拟研究[J]. 煤炭学报, 2022, 47(3): 1087-1097.
[3]杨科. 多源煤基固废充填材料性能测试与工程应用[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25.
[4]杨科, 张寨男, 华心祝, 等. 煤层顶板水平井分段压裂卸压瓦斯排采技术研究进展、关键科学问题与展望[J]. 煤炭学报, 2025, 1-28.
[5]杨科, 刘文杰, 马衍坤, 等. 煤岩组合体冲击动力学特征试验研究[J]. 煤炭学报, 2022, 47(07): 2569-2581.
[6]杨科. 深部煤层群卸压开采应力场演化效应及工程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7]杨科, 吴犇牛, 刘钦节,等. 地下空间储能防渗实验装置研制与初步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01): 43-55.
[8] Ke Yang, Qiang Fu, Liang Yuan, et al.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demand and potential of pumped storage power plants combined with abandoned mines in China[J].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2023, 63: 106977.
[9]袁亮, 杨科. 山西省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
[10]吴劲松, 杨科, 等. 5G+智慧矿山建设探索与实践[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21.
成果奖励:
1.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采选充技术创新团队,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2024年;
2.大宗煤基固废利用与采注协同绿色开采关键技术及示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3年;
3.两淮矿区深部煤炭精准开采与灾害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四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3年;
4.两淮矿区关闭矿井遗留煤层气抽采关键技术与示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23年;
5.5G+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022年;
6.淮北矿区极复杂条件智能开采技术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年;
7.复杂条件大倾角大采高综采围岩控制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年;
8.难采煤层智能精准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年;
9.神东矿区深部开采灾害预测与防控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
10.我国东部煤矿深井巷道松软围岩失稳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1年。
个人荣誉:
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6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8年入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020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2024年主持国家科技部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曾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安徽省青年科技奖、安徽省高水平导师等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1.中国煤炭学会理事;
2.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会委员
3.国家矿山智能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4.《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编委;
5.《煤炭科学技术》编委;
7.《煤矿安全》编委;
8.《煤炭学报》科学编辑。
上一条:王磊
下一条:刘增辉